想要當老闆最快的方式不外乎是自行創業,而創業最快的捷徑就是做業務;民國79年是我人生的轉捩點,當時在人生的交叉口出現了三條路:賣房子、賣汽車、賣保險,評估後選擇從保險業務開始,當初只是想做保險不用資金、不用存貨、對一個完全沒有錢,又沒有冨爸爸的背景而言,或許是最好的選擇。安泰人壽是第一家進入台灣的美商保險公司,當時安泰辦公室的環境與氣場深深吸引我,於是在民國79年正式進入安泰人壽,在安泰5年踏實的教育訓練,讓我種下保險善因,深刻的影響我未來在保險這條路的信念──「以客戶立場為依歸」。
在保險業的生態環境,只能夠過組織發展與增員走上事業高峰,再加上保險業一切都是以業績為導向,考核沒過就是離職,縱然重新報聘回鍋安泰人壽,先前招攬的客戶也喪失服務權,一切都得重新歸零。隨著人生到了另一個階段(三個孩子的誕生─思妤、岱晏與益逢),我該如何給孩子們一個避風港,以家為中心思考又可以兼顧保險這個事業,是我必須要面對的人生課題。
要把保險當作一輩子的事業經營,並將自己定位成客戶家庭的人身風險規劃師,再隨著客戶家庭成長提供不同的人身風險規劃,以保障客戶全家的生命與財產安全,保險雖然不能取代父親或母親的角色,但是是身為父母對子女愛與責任的延伸。
在事業經營之餘,家庭要如何兼顧?思妤褓母顧,隔二年岱晏出生,偉大的母親(孩子們的阿嬤)體恤我們要付房租、褓母費,希望可以把兩個孩子帶回新竹以減輕我們的壓力,但我堅信家庭是要經營的、親情存摺是要累積的,我再怎麼累、再怎麼沒錢,也堅持要自己帶孩子。在岱晏出生後不久,已經70高齡的母親就北上來幫我們顧小孩。「家是一切事業基礎,小孩是我進步的動力」,我帶著這樣的信念不斷努力,然而在這同時內在小孩發出這樣的聲音「是否可以開一家公司讓我兼顧事業與家庭呢?」
我要如何突破當年的保險業生態(只能推銷單一保險公司商品、業務掛帥、業務流動率高、同業挖角增員氾濫,最終只能犧牲客戶的權益),並且可以如顧問一般的角度,客觀的分析商品,給予顧客全方位人身風險規劃──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殘的照護,又可以彈性自主做自己,兼顧家庭生活。
或許是上天垂聽了我的禱告,信念創造實相,只要信念──「利己、利人、利益眾生」是對的,上天都會賜予機會,宇宙都會有力量在幫助,凍結很久的經紀人考試就在民國83年又重新開放經紀人國家考試;我一手抱著娃兒、一手研讀書籍,自學準備經紀人國家考試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我順利取得國考經紀人證照,由考試院頒發經紀人資格證書,並在民國84年正式成立安統保險經紀人有限公司,這一年也是老三益逢出生的那一年。
民國84年,公司座落在松江路的辦公大樓,辦公室約15坪,與巧明開始進入到一人公司的時代;巧明行銷、國芳生產規劃,夫妻倆單打獨鬥了22年,隨著歲月的累積,孩子們也伴隨著公司成長,在民國105年安統注入了二代的新血──思妤、岱晏、益逢,對於二代而言,他們不只是跟隨者,同時也是創新者,五人各自秉持著一人公司的精神在安統迸出更不一樣的火花!
劉國芳/總經理/安統保險經紀人有限公司